日常生活中,假冒伪劣商品、假币、、非法证券投资咨询等民生类经济犯罪,大家并不陌生。 昨天是“515”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日。去年,全市经侦部门破获经济犯罪案件770余起,查处经济犯罪嫌疑人960多名。由于与大众关系最密切,民警特意盘点了这些年新出现的形式,提醒市民注意的新“马甲”。 这么多年来,有关的危害说了很多,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大对的打击力度,传统意义上的实物已逐渐消失,但打着各种名号如“投资理财”、“西部大开发”的“纯资本运作”型活动以及网络,大有愈演愈烈之势,且更具迷惑性、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。 家在姜山的小胡母亲就深受其害。让小胡母亲着魔的是那诱人的高回报,一次性缴纳会费4100元,26个月就可获利286万元。不光高回报,对方还假冒政府名义,虚构了一个全国性机构。 民警说,“中国明明通”假冒中国农业银行和文化部合作平台名义,虚构成立所谓的“中国全民借助银行”,谎称民本资金互助你我他,以借款高额返利为诱饵,以生根发芽的方式发展下线。 凭着这样的高回报和假名头,在宁波蛊惑了近千人参与该活动,参与人员主要是40至50岁的中年妇女。 民警说,宁波发现的组织,基本上都是从外面流进来的。为了有效打击,他们时常关注时下最流行的模式。 经过这些年的打击,他们发现手法在不断翻新,从最初的实物销售到现在的纯粹拉人头,从“纯资本运作”、“消费返利”到近几年兴起的“电子商务”、“网上融资”。 模式也发生改变,从面对面的“”转到互联网,披上电子商务、企业原始股、私募基金等“马甲”,最终目的还是拉人头,骗取入门费。 这种组织,通常通过社交网站、QQ等途径发布征友信息,一般以女性身份征友为主,待事主与其联系后,不法分子会适时暗示、或主动提出要求见面,一旦事主答应与“网友”见面,不法分子便会通过上课、威逼利诱等方式诱骗事主加入组织,有的甚至被拘禁、毒打。 组织看到原来在住宅、办公室等场所“”的形式容易被相关部门打击,犯罪证据也容易被发现,因此就以“一日游”的名义邀请一些老人参加。 沿路或者到了目的地,这些老人被“导游”带到一个公司,围绕该公司的经济建设、商务投资、融资机会等大做文章,鼓动老人参与该公司的投资项目,承诺只要5万元,即可每年得到10%的分红。很多老人参与了投资,却只拿到薄薄一张收据。 老人成为组织的目标,现有一组织鼓吹“互助养老”的新型养老模式,还声称属于高效理财型养老保险。客户一次投资3000元后成为会员,再发展两人入会即可实现互助,通过不断发展下线多万元。 按照规则必须先交纳100至500元入会费。张某缴纳了300元会员费后,却发现很难打中目标飞机。过后不久系统发来提示,称只要邀请好友共同参与游戏,就可获取25%的会员费返点,比率随着邀请人数的上升而上升。 这种,一般不法分子采用某公司名义,对外宣传花280元即可入会,且每月可打16666分钟的国内电话。入会后无需购买商品,只需下载该公司软件,并每月充值50元话费。会员通过介绍他人入会,即可获得奖励。若发展的新会员每月充值话费,老会员亦可获得奖励,累计满100元即可返现。 |